陈先达教授在人大校园内留影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入藏重要档案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代表亲属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的学术见证物捐赠档案馆。此次入藏的290余件文献实物,涵盖学术手稿、荣誉证书、生活工作影像及伴随其治学生涯的眼镜、书架等物品,系统呈现了这位"行走的马列字典"跨越七十载的治学轨迹,成为陈先达教授治学理念和学术传承的珍贵实物载体,亦是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学术基因传承的又一见证。
陈先达教授著作照片
此次捐赠的实物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手稿,手稿体现了陈先达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创新理念,即要坚持基本原理,也要以创造性态度对待基本原理。《被肢解的马克思》部分手稿以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普罗米修斯开篇,以了解和恢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为目标,廓清了马克思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曲解及误解。《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一书部分手稿体现出陈先达教授对文化问题的特别关注,手稿批注与修改痕迹清晰可见,文化问题关系中国发展道路和方向问题的思想轨迹跃然纸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手稿
捐赠的37份荣誉证书中,两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证书尤为醒目。此外,一副磨损的老花镜和一个木质阅读书架,作为陈先达伏案写作的“老战友”,无声诉说着“行走的马列字典”笔耕不辍的学术人生。
陈先达教授证书照片
陈先达(1930-2024),江西鄱阳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杰出代表。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扎根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事业近七十载。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陈先达与夫人邓名淑(年轻时照片)
陈先达教授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优秀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堪为“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陈先达教授始终奋斗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立时代潮头,发哲学新声,树时代新论,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学术品格、时代担当与宏大志向。
2018年12月11日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从左至右:刘伟、陈先达、马凯、厉以宁、靳诺)
陈先达教授手稿、著作及生前物品,展现了老一辈教育家、理论家治学育人的精神风貌,对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学术传承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馆欢迎更多的老教授、老同志捐赠对学校历史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手稿、工作记录、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以使这些宝贵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师生档案、校史资源需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邮箱:dag@ruc.edu.cn dagrzzx@ruc.edu.cn
文书档案室:010-62512968 藏书馆101 科技档案室:010-62511167 藏书馆109
认证中心:010-62512847 藏书馆107 认证中心:010-62512941 服务大厅48、49号窗口
人事档案室:010-62511703 崇德楼东楼505 办公室:010-62512934 藏书馆101
每周五下午、周末及节假日闭馆,寒暑假服务时间另行通知。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号
Copyright © 2018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 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