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谋划档案馆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聚焦学生档案管理、跨部门协同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展了6场专题调研。此举旨在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汇聚前沿智慧、凝聚改革共识,是夯实档案工作根基、激活提质增效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跨部门协同发力,优化学生档案流程管理。10 月23日、10月31日,档案馆分别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综合服务中心召开优化学生档案转递管理座谈会。会上,聚焦毕业生档案转递闭环管理、学籍变动协同管理等流程,研究完善措施,形成一致意见。学生档案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是党和国家选拔录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档案馆主动作为,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致力于畅通学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做好服务保障,实现温暖护航。

深入了解学院需求,强化档案归档管理标准。为推进校内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了解学院需求,档案馆于10月31日、11月5日先后赴商学院、经济学院开展专项调研。学院详细介绍了新生档案初核的进度,充分肯定档案馆前置归档要求的实践价值,并就学院党群、行政档案范围核定、日常归档工作流程、学生人事档案整理标准化、数字化及电子档案合规留存等展开研讨。档案馆组织开展了电子档案归档的现场培训,并强调了2025届新生档案归档的即时性要求与规范标准。

与其他高校交流互鉴,学习数字档案建设先进经验。为学习先进经验,加速数字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档案馆馆长钟兰芳率队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调研。本次调研重点围绕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异构资源整合及AI赋能档案服务等关键问题展开交流。重庆大学“数字记忆”平台以全面收集和数字化加工记忆类资源为数据基础,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重庆大学记忆资源的知识网络,根据各类需求提取相应知识形成纵横时空的学校及院系历史发展脉络等,并最终通过技术手段呈现的高校记忆工作。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是全国高校首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数字档案馆,以"三网络四平台四中心"数字化体系为支撑,构建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历史资料的云端存储与远程利用 。

此次系列调研交流活动,是档案馆深入践行“服务为本、技术赋能、协同共进”工作理念的关键实践。下一步,档案馆将系统总结调研成果,全面推进业务流程重塑与信息系统迭代升级,持续深化跨层级、跨领域协同合作,以数智融合驱动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服务体系重构,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对学校立德树人、科研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支撑能级,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邮箱:dag@ruc.edu.cn dagrzzx@ruc.edu.cn
文书档案室:010-62512968 藏书馆101 科技档案室:010-62511167 藏书馆109
认证中心:010-62512847 藏书馆107 认证中心:010-62512941 综合服务中心48、49号窗口
人事档案室:010-62511703 010-62513219 崇德楼东楼505 综合办公室:010-62512934 藏书馆101
每周五下午、周末及节假日闭馆,寒暑假服务时间另行通知。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号
Copyright © 2018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 技术服务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 | 京ICP备05066828号-1